
法鼓山園區有「法印溪」和「曹源溪」兩條溪流環抱, 龍溪曲折引流穿橋。溪流總長雖只有短短兩千公尺,但涓涓細流卻能洗滌塵世煩惱。淙淙溪水,終年不斷,走進法鼓山, 溪聲水色都在說法,不僅滋養著園區豐富的生態, 也象徵漢傳佛教的源源不斷。
無論是聽溪、觀瀑、賞水、觀石、經行、禪坐, 都是體驗生活禪味的絕佳場景。
法鼓山溪流之美~影片 http://ddmtv.ddm.org.tw/VideoOnDemand.aspx?cid=134&vid=1400
方便朝山的龍溪步道:從來迎觀音下的法輪橋開始,順著臨溪朝山步道拾步往上行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聖嚴師父親題的「聽溪」、「賞水」兩塊巨石,耳朵傳來的盡是潺潺作響的溪水聲,這就是法鼓山的「龍溪」。
因法鼓山的山脈走勢就像是一條龍,兩旁有雙溪並流,就像是「龍戲雙溪」,因此會合雙溪的水就叫龍溪。溪水緩緩流向金山平原,孕育金山豐富的農村文化。 | |
原本溪上沒有橋,法鼓山為了敦親睦鄰,造了三座便民橋,方便附近村民使用。至於臨溪朝山步道,則是師父慈悲考量信眾前來朝山,避免離車道過近而產生危險所造。另一方面,溪濱步道離溪水較近,落差不大,每處都可讓信眾親近溪水,而無危險顧慮,一同體會聽溪、賞水的自在。![]() 當初師父以「曹源」為名,是因為禪宗六祖惠能當年駐錫的廣東南華禪寺,就是臨曹溪而住;也可以說,漢傳佛教的禪法就是從曹溪孕育而出。因此以「曹源」命名溪流,寓意漢傳禪法的法脈源深流長,並且源源不絕。(文/摘自:法鼓山~圖/林靖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