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福慧傳家~冬至快樂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今天是冬至,祝褔您!冬至快樂,送您一碗“十全十美”湯圓。

一份真心(heart)
一絲情意(red roses)
一些好運(happy face)
一點輕鬆(beer)
一臉笑容(happy face)
一家温馨(hearts)
一堆甜蜜(wrapped candy)
一片美好(Sun)
一生温暖(cuddle heart (him))
一世幸福🎁
願您一輩子十全十美,圓圓滿滿!🙏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



網路共修零距離,大悲水遍十方:如果能結合多人共同修行,以同樣的方式,相同的目標,共同的心態,同樣的作息時間共修,就會形成修行道場的氣氛,其中只要乃至一人正常修行,就會使得全體導入正軌。

如果,多半人處於正常狀態,此種心力的共鳴、共感,就會使得每一個人得到全體修行者的全部力量,十個人參加,每一個人都可能得到十個人的力量;一百人參加,每一個人也可能得到一百個人的力量。~~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

聖嚴法師淨土法門:十法界是四聖六凡,十法界任何一界、任何一處,不管是凡夫界或聖人界,不管是世間或出世間,都是他的法身所在。

諸佛如來的法身是遍在、無處不在的,因此《觀無量壽經》接著又說:「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一點蕅益大師也強調,是說眾生現前的一念妄想心,並沒有離開諸佛的法身,也可以說眾生的煩惱心與佛的心、佛的法身相同。但是諸佛怎麼會和眾生一樣有煩惱呢?

其實心都是相同的,只是眾生因為心與煩惱相應,所以稱為煩惱心,而諸佛的心是智慧,稱為無上菩提心。那麼諸佛的法身究竟在哪裡?是在我們一切眾生的心想中。

念佛的時候,佛就在念佛的這一念之中,因此當我們念阿彌陀佛時,心就與阿彌陀佛相應,阿彌陀佛一切功德都變成我們的功德,現前一念心就能接通阿彌陀佛的無上菩提心,這就是所謂佛的不可思議功德。

於是《觀無量壽經》鼓勵大眾:「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當我們的心想著佛時,就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這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佛具備的莊嚴身,轉輪聖王雖然也有三十二相,但是他缺少八十隨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二句話常常被禪宗的古大德引用,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的心在觀想佛,此時不僅我們心裡有佛,我們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們。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2017天南中秋普門晚會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文字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7 【中秋普門晚會。天南福慧傳家】 --主辦:法鼓山天南寺 
Ω活動時間 : 10/3 (二) 15:00 ~ 22:00 
Ω活動地點 : 新北市三峽區介壽路二段138巷168號 知客廣場 
Ω報名電話 : 02-8676 2556 # 9 請洽知客處 (如果您是義工請向組長報名)
👉點我報名 https://goo.gl/forms/LedfI9r16Y0HSbjG3
Ω接駁車時間 : 13:30~17:00 (每30分鐘一班) 17:00~22:00 循環接駁 至活動圓滿
接駁車地點: 橫溪橋頭 ← → 天南寺大門口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雲、天空和戶外

唐朝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百丈清規~
1、叢林以無事為興盛。2、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3、精進以持戒為第一。4、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5、煩惱以忍辱為菩提。6、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7、留眾以老成為真情。8、執事以盡心為有功。

9、語言以減少為直截。10、長幼以慈和為進德。
11、學問以勤習為入門。12、因果以明白為無過。

13、老死以無常為警策。14、佛事以精嚴為切實。
15、待客以至誠為供養。16、山門以耆舊為莊嚴。

17、凡事以預立為不勞。18、處眾以謙恭為有禮。
19、遇險以不亂為定力。20、濟物以慈悲為根本。

1.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無事」不是沒有事或者不做事,而是內心無所牽縛。人活在世間,身處叢林,就要處理大小事情,但處理過程中,心不要被事情煩擾,該做事時就做事,做完之後就放下,不要老掛在心上,成為禪修的障礙。對個人如此,對大眾也是如此,所以百丈禪師認為,興盛的叢林必然是「無事」的。

2.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中,以念佛修行最為穩當、方便,因為這是靠自力修行、又仰仗佛力加持的法門。

其餘法門主要靠自力,如參禪要參話頭,打破疑情,破除煩惱,當生很難成就。而念佛就是將一句「阿彌陀佛」誦念到底,具足信願行,必可成就。正如永明延壽禪師《四料簡》中所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3.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為了讓正法久住,佛陀制定戒律來規範僧倫,涅槃前也要求眾弟子「以戒為師」。因為有了戒律,僧團才得以和合共處,修持正法,弘傳佛道。嚴格持戒並把佛陀的教誡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如理如法如實修行,就是真正的精進。

4.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減食,就是少吃或者吃得簡單些。古時寺院裡的僧人如果生病,有的會被要求減食甚至禁食,以此達到療病效果。這頗合於現代的「飢餓療法」。因為人如果經常飽食,除了助長慾念外,還會造成肥胖,影響消化、吸收等機能,所以提倡減食療病。

此外,俗語有云:「病從口入」,疾病多是吃出來的,尤其是在當今毒大米、麵粉增白劑、食品添加劑、 蔬菜農藥等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減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對治之法。

5. 煩惱以忍辱為菩提
六祖云:「煩惱即菩提…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凡夫面對外境的人和事,自然會產生各種煩惱,聖者則「觸目皆菩提」,其間的差別在於能否轉化,轉化的最佳方法即是忍辱,於境無心,安忍不動。

無論順境和逆緣,均能歡喜地忍,平等地忍,始終讓內心保持安穩,這就是一種覺悟者的境界,是智慧的表現。

6.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面對是非,不做辯解是最佳之法。弘一大師曾開示說:「何以止謗?曰:不辯。」譬如一張白紙,染了一滴墨水,這時如果動它,這墨漬就會擴大,所以不要理它,它就不會再擴大了。是非也正如此,自有曲直,不辯是最好的解決之道;若一味地爭辯,只會惹出更多的是非來。

7. 留眾以老成為真情
佛弟子唯有經過很多修學和磨練,才能通達世事,理事圓融,為人處世老成持重,才會深孚眾望。如此領眾修學,可為師表;管理寺院,可為良才。叢林中多有如此師表、良才,為常住四眾之福祉,亦為道場興旺之氣象。

8. 執事以盡心為有功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只要盡心盡力做了,不管結果如何,都可以問心無愧。

工作中你盡心了,即使未能完成任務,領導也不會責怪你;家事你盡心了,即使沒達到理想狀態,家人也不會埋怨你;處理問題你盡心了,即使不能圓滿,當事人也不會遷怒你…只要你真誠地用心去做就是有功。

9. 語言以減少為直接
語言要精煉,簡潔明了最好。「是非只因多開口」,該說的直接說,不該說的一句也不談,禁止空話、廢話,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可以節省說者與聽者雙方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說話如此,作文亦應如此,均以直接、精煉為佳。

10. 長幼以慈和為進德
年長與年幼、長輩與晚輩、老師與學生之間,要講規矩,要慈悲謙和,平等相處,這樣才能更好地溝通交流。

上面的慈言愛語教導,下面的好學知禮尊長,此為長幼雙方交流的技巧,亦是彼此修身進德的基礎。

11. 學問以勤習為入門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俗語亦云「勤能補拙」。學問之道靠的就是長期不斷的努力,修行之道靠的是精進不懈的熏習;如果一曝十寒、缺乏長久心,是難以有所成就的。自古以來,勤奮就是最好的實現理想的途徑,不論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是如此。

12. 因果以明白為無過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說法,因為有其因必有其果,欲得怎樣的果報,就種怎樣的因種即可。菩薩聖者明白此理,從源頭把握好,自然無有惡報;凡夫眾生不明此理,任性造惡業、下惡種,不顧後果,惡報成熟時,又怨天尤人,感嘆命運不公。聖凡、對錯只在一念之間,就看是否明白因果之理。

13. 老死以無常為警策
佛教三法印之一為「諸行無常」,即世間一切事物時刻變化無定,沒有永恆存在。故佛陀有「生命在呼吸間」的警策,要求弟子必須時刻精進用功,在此生便證道解脫。也可以說,佛教是最具無常緊迫感的宗教。

如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生前曾書寫一《死》字贈人,並自註曰:「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可謂深得無常之道。

14. 佛事以精嚴為切實
這裡的佛事是指舉揚佛法、發揚佛德之事,不是法會、經懺等超度亡者之類的佛事活動。精嚴,即精進嚴格,切合實際,是為了達到既定目標而發起的身口意勇猛而無厭的努力。

百丈禪師認為,安住於正知正念中,精進、如法修行才是切實可行的佛事,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了生死、度眾生。

15. 待客以至誠為供養
僧家的待客之道,就是平等、至誠,不需要什麼排場講究,而是於平淡、誠樸之間見真情。

與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持有一顆樸實、坦誠的心,這樣不論貧富貴賤、地位高下,都能一視同仁,平等相待,這就是第一供養,第一待客之道。

16. 山門以耆舊為莊嚴
耆舊是指年高望重的修行者。百丈禪師認為,一所寺院的莊嚴與否,要看其中是否住有有德有望、有修有證的「老修行」大德,而不是看其是否有富麗堂皇的山門、殿堂等建築。莊嚴不在外表,要看內在。

寺院叢林中如果有耆舊長宿住持其間,即能攝引後學,德澤普被,道風遠播。試看古德開山前,或穴居岩洞,或棲居簡陋茅篷,但參學者卻如水赴壑般雲集追隨,使此處終成大叢林寺院,此可謂真正莊嚴道場。

17. 凡事以預立為不勞
《中庸》有云:「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即是說能夠事先做好準備工作,做事就容易成功,若無準備就無把握。

百丈禪師認為,凡事先提前做好準備,心中有數,臨事時就不會慌張忙亂而辛苦奔勞,從容應對,事情也容易完成。所以,要學會於平時多下功夫,不要「臨時抱佛腳」、「病急亂投醫」。

18. 處眾以謙恭為有禮
歷來謙恭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受歡迎。謙恭,是一種有修養的體現,也是一種待人接物的禮貌態度。

尤其是和大眾相處,各人脾氣、秉性不同,自己謙虛謹慎,對他人恭敬有禮,實為最佳的處眾之道。若從事管理工作,面對大眾謙和恭敬,自然可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做到上敬下和,和睦和諧。

19. 遇險以不亂為定力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的一生隨時都有可能遭遇到不幸事件的侵擾。且不說天災,就是一般的遇險也會使人不知所措,以至於失去解救險情的最佳時機。

所以百丈禪師勸人在遇到險境時,應當保持鎮定,心不惑亂,這樣當你遇到險境時,才能急中生智,使自己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20. 濟物以慈悲為根本
《大日經》云:「佛法以菩提心為正因,以大慈悲為根本。」佛家的根本主旨就是「慈悲濟世」,「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感恩、付出、不圖回報,以大慈大悲之心,幫助救護一切眾生,這是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同樣的,心中常存慈悲,也是做人的根本;慈悲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和精神,抱持對世間萬物博大的愛心,既能利他,又能自利。

「叢林要則」說明,身處叢林中,先要完備自己的修養,凡事有規可依、有矩可循,才能與眾和合。此二十條可謂金玉良言,不只在佛門中體現規範作用,也為我們指明一條修身養德的光明之路。

如果我們能夠悉心學習,認真奉持,即可調伏自心,安身立命,體會「道在平常日用間」的妙用,令佛法、世間法相融相通,即便不能轉凡入聖、成佛做祖,也可學有所成、證有所果。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生命的目的、意義、價值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

人生的目的,凡夫是來受報還債,菩薩行者是來修道還願。人生的意義,則因人的身體難得,而又能夠知善知惡,能夠為善去惡。人生的價值,是在能夠自利利人,成己成人,多積功德,增長福慧。

「每個人永保一顆為別人祝福的心,不斷地實踐許願、還願、祝福的三部曲。因為人類生命的目的,是為了許願及還願;生命的意義,是為了盡責與負責;生命的價值,是為了感恩及奉獻。」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修習善語,自利利人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和戶外

聖嚴法師法語:「修習善語,自利利人」,用勉勵的、鼓勵的、安慰的、 讚美的、恭敬的語言, 不僅對他人有益,也對自己有利。~摘自《48個願望:無量壽經講記》~

明日的記憶,將要面臨比往日記憶更嚴苛的對待,因為它

比往日的記憶更快成為空白,心念構築了我們所處的人

間世界,人生中數不清的情義親情,加諸悲歡離合的各種

情緒,千絲萬縷,無盡綿延。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樹、鞋子、戶外和大自然


不單單是自己,更與身旁的人共同構築這情緒感受的網

路,我們是如此不自覺地依賴這一切;而透過這些情感,

我們有了記憶;因為記憶,我們儲存自己的過往,並構築

了自己的人生。       

找回自我的智慧小故事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和戶外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
人們不快樂,常生氣,有煩惱,常常是因為做事太計較得失,而忽略了自己的本來目的。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惡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八大人覺經》~
讓你忘卻煩惱、找回自我的智慧小故事
.人們不快樂,常生氣,有煩惱,常常是因為做事太計較得失,而忽略了自己的本來目的。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高調之人,汲汲以求得名,然而名聲卻離他而去;低調之人,拒絕名聲放棄利益,把自己的光環讓給別人,卻往往能夠留得美名傳
.有時候不自我表現,給別人機會,反而會顯得與眾不同;不自以為是,寬容他人,反而會超出眾人;不自誇成功,尊重對手,反而會進步。
.包容天下事,就是要看得很開,放得很下,凡事都很隨緣,不生計較。
.你不可能喜歡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賞、不喜歡他,但是你不能輕視他,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這種不同。
.大多數的人在紅塵中出生,在紅塵中迷失,又在紅塵中結束。我們要破除一切執著凡塵,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
.凡事以對立的心態對待,嘮叨、抱怨就會永無斷絕,如此便難以寬容的心來原諒和接受他人的不同見解,於是就很難活得快樂、自在。
當你下次出門去上班,不知道今天怎麼過時,先別擔憂。下定決心,採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生活,就試這麼一天。積極樂觀一點兒,你也許會使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改觀。
.就試這麼一天,對同事友善一些。把他們當做恩人來看待,好像你能留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全該歸功於他們,因此幸得有他們做同事。
.就試這麼一天,不再吹毛求疵,挑剔別人。設法找出每一件事物的優點,並且找出每一個跟你一起工作的人值得稱讚的優點。
.就試這麼一天,如果要糾正他人,就儘量以幽默示之,不要出言傷人;設身處地,就像要被糾正的人是自己一樣。
.就試這麼一天,不要求自己所做的事盡善盡美,也不再嘗試打破紀錄。稱職地做好眼前的工作,不強自己所難。
.就試這麼一天,如果自己對工作勝任有餘,那就不必再不停地反躬自問:我的表現跟職位和酬薪是否相稱?
.就試這麼一天,心存感激,慶幸自己活在這個時代,無須在惡劣環境下做勞累討厭的工作。為能在自由國度裡工作而感恩不盡:“在這個國家裡沒有人強迫我工作。”
.就試這麼一天,為自己有工作做、活得好而滿心歡喜,慶幸自己不是在戰壕裡躲避槍彈,或是在醫院裡等待手術。
就試這麼一天,不去預期別人會如何對待你,不拿自己的薪酬地位跟別人比較,就因為你是你,所以你很高興。
.就試這麼一天,不計較事情“對我有什麼好處”,只想在每件事情上你幫了什麼忙。
.就試這麼一天,下班後不再想今天做了些什麼,還有什麼沒有做。反之,盼望傍晚到來,不管完成了什麼都感到欣慰和滿足。
圖像裡可能有花和戶外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海山區第 30 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頒發活動報導

30 1060423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天空、樹和戶外                                      

                                                             聚天南拔草趣 歡喜頒發獎學金

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海山區慰訪組,於 4 月 23 日假三峽天南寺頒發第 30 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早上八點四輛遊覽車載著板橋、土城、樹林、三峽等地區的學子、家長及義工們約 150 人,共同參與這個極具意義的活動,藍天白雲、蓊鬱草地,莊嚴的殿堂,這就是人間淨土呀!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

主持人曾惠君菩薩首先向大家說明今日活動之流程,8 點 40 分~10 點由大眾出坡拔草展開序幕。景觀組果峙法師歡迎大家回到如來之家及分享天南寺禪悅境教之奧妙,禪修步道可聞到柚子香、桂花香,花香鳥語,小朋友、大朋友一起來體驗當義工的樂趣,把環境整理好,在大草皮拔草,用關懷的心,右三圈,左三圈,手隨著轉,根才能拔除,動作在哪裡,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拔草的感覺,清楚放鬆,全身放鬆。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草、樹、戶外和大自然

接著分成三組由三位參學義工帶領導覽,詳細解說天南寺名稱由來、捐贈者邱家菩提願心碑記、建寺淵源、大地園、鎮寺之寶地藏菩薩石像...等,讓大家了解建設道場的殊勝因緣。 

10 點 30 分大家在大教室觀賞天南寺影片簡介,影片中師父曾以佛經記載「南天門」可直通上天之門的典故,期許「天南寺」也必然是修行成佛的最佳道場。故有「要到天上去,先過南天門;要到法鼓山,先來天南寺」的經典佳話,以鼓勵大家未來多參與法鼓山和天南寺的活動。

 監院常哲法師關懷大家,勉勵小朋友們常回來天南寺,人生就像馬拉松一樣,要鍛鍊體力、培養耐力、訓練毅力、心力,碰到逆境要感恩,順境也要感恩,人生過程中都要感恩,祝福小朋友身心健康。 

圖像裡可能有8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

學習禮讀書心得頒獎,受獎者共有 42 位,包括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大學組等。頒獎之後,陳魁菩薩帶領大家到鶯歌新太源藝術工坊,精心規劃半日遊,並準備豐盛的中餐:海苔壽司、餐點、水果、飲料。還安排二項 DIY 手作課程,讓大家認識陶瓷玻璃貼花藝術,以及陶瓷外衣的製作過程,套網版、配釉、貼花、窯燒 1200 度之陶瓷完美呈現。 每位參加者都獲得一份禮物,自行選花樣,DIY 轉印花紙馬克杯貼貼樂以及吸水杯墊彩繪,讓大家有機會了解「傳承、文化、教育、娛樂」的意義,寓教於樂。 

圖像裡可能有9 個人、大家坐著

最後在新太源藝術工坊頒發第 30 期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分為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大學組等四個組別,受獎者共有 71 位,由義工當任頒獎人,親自頒發獎助學金給自己關懷的學生,當學生接下獎助學金那一刻,內心充滿著感激之情,每個人臉上笑容洋溢,在歡樂的氛圍中,圓滿頒獎活動。

主持人再次勉勵大家,現在領獎助學金的小朋友,以後有成就時,要懂得感恩回饋認養獎助學金,給需要幫助的人,並祝福大家開心快樂。(文:許梅熟/圖:陳魁)

法鼓山慈山基金會會:http://charity.ddm.org.tw/main/news_in.aspx?mnuid=1400&modid=80&nid=3257&flag=1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法鼓山天南寺禮誦地藏經暨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和室內

慈悲三昧水懺》的儀軌,結合了音樂、儀式及文學,水懺的精神主要建構在「禮拜諸佛—發露懺悔—發願迴向」上,希望眾生依此懺法至誠懺悔,得以消釋宿世冤業或超度亡魂。

禮拜水懺的殊勝功德若能還原佛法中的深意,在禮懺時將與法義更相應。佛教經典的譬喻故事中,就有佛陀「以水洗瘡」療治眾生苦惱病痛的譬喻。此種療病的方式,並不只是「以水洗滌瘡痍」,同時是和佛陀散發的慈光、說法、布施、持戒等佛法契接融合的懺悔之道。


「慈悲三昧水懺」,以慈悲的法水滋潤心田,而得清涼自在歡喜。經由懺悔更積極主動地對人好,當對不起自己時,或遭遇困難時不怨天尤人,隨時承擔起責任,面對、接受、處理,且能自在的放下,而心無罣礙。


                   海報

💌 4/28~4/30 禮誦地藏經暨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祈求闔府平安,為至親延壽禳災,心誠與諸佛相應。 消愆滅罪,救度冤親亡靈,迴向利益眾生。 洗脫煩惱惡業,換得福報智慧,發無上慈悲心。


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

雲端牌位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您上雲端了嗎? 點選連接"雲端牌位" https://goo.gl/p2yPmg
法鼓山天南寺 於 4/28-30 啟建 
[ 禮誦地藏經暨慈悲三昧水懺法會 ]
誠摯邀請您來~~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2017年4月26日 星期三

2017天南寺浴佛法會


浴佛法會~以法為水,沐浴身心。

☆ 活動日期:5/13(六)10:00~16:30
☆ 活動地點:天南寺(新北市三峽區介壽路2段138巷168號)
☆ 活動內容:
*活動對象:一般社會大眾
*設有消災、超薦燈及牌位
*法師親自贈壽桃與大眾結緣
☆ 洽詢方式:(02)8676-2556#9 知客處
☆ 活動詳情:http://tannan.ddm.org.tw

發菩提心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植物、樹、草、戶外和大自然

佛法講薰習,多接觸善知識、最好是自己先發菩提心,多親近道場做定期性的義工,做事的當下學到的「佛法」可能更多。最好的上法,不在語言文字。
自己可以為他而努力的方法如:
「布施」,給三寶,幫助所有需要救濟的人得到佛法。
「持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精進」,要不退縮地做下去,不灰心、不半途而廢。
「迴向」,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能離苦得樂。
「拜懺」,是禮拜諸佛菩薩,懺悔一切罪業。
祝福大家,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禪的理念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樹、房屋、草、植物、雲、戶外和大自然

悟:真正的開始,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活著。
禪宗的悟,或是不假階梯,一觸即悟;或是苦參實究,突然自發。
禪的思想是:空靈、豁達、開闊、明朗的人間清流。
禪的生活是:積極、自在、簡樸、自適的安心方式。
禪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學著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鎖,才能海闊天空地任運飛翔。
禪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練習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然後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現前。──聖嚴法師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善根福德具足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橋樑、雲、戶外、水和大自然

我們都期待生命中的逆境、逆緣愈少愈好,所遇到的人也能與我們相應和合,而不帶惡意,以為這才是順遂、才是福報。
真正的大福報,在於心念,而不是際遇。如聖嚴師父所說:所謂『善根福德具足』,主要是指能轉逆境為助緣,使得處處是道場、人人是貴人,壞環境也成為好環境。」
 
生命中,有些人給我們實質的關照,有些人給我們福田,些人給我們功課,如果能帶著歡喜、善意的心接受,相信一切的因緣,都是最好的因緣。這樣的我們,就算沒有證果,也是擁有大福報的人了。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心靈法語

圖像裡可能有夜晚、天空、戶外和水

有時候,人們並非不快樂,只是以為自己不快樂而已。

如果試著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會發現情緒就像天空的浮雲,多變而易散,遠看一朵一朵彷彿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儘管如此,天空還是經常出現浮雲,在我們心性的天空中情緒的浮雲聚成雲團,構成我們的心境。快樂滿足的情緒多,心境便安樂。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樹、植物、戶外、大自然和水

2017法鼓山為在家居士授菩薩戒



法鼓山2月16~19日第一梯次在家居士受菩薩戒,歷經連日演禮、說戒,並由僧團指導如法拜懺,消除修行障礙。579位在家學佛居士,於19日上午9點起在法鼓山園區大殿,禮請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首座和尚惠敏法師、副住持果暉法師為菩薩法師,祈求諸佛如來加被圓滿授受菩薩戒後,整齊地搭起繡有佛像及法鼓山徽,代表學佛向法的菩薩衣,並將功德迴向「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願一切眾生離三界之苦、證無上菩提。

以舉辦在家菩薩戒,勸請大眾止惡、修善、利生,同心同願普遍建設諸佛的人間淨土,增益成佛必備的資糧。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首先恭喜「生日快樂」的新戒菩薩們,都能日日安樂;並且開示菩薩衣又稱懺悔衣,期勉新戒菩薩學習感恩順逆因緣,透過禮懺放下自我中心,以謙卑的心利益一切眾生,時時以戒定慧三學,清淨身語意行為。

方丈和尚也提醒,以凡夫的身分修菩薩行時,要不離慈悲與智慧,不給他人壓力,也要學習將他人給的壓力視為助力,相互勉勵「在紅塵中與人方便、多結善緣;在煩惱中常省己過、慚愧懺悔;在困苦中深信因果、感恩發願;在幸福中知福惜福、培福種福。」讓佛在心中、在口中、在行為中,參與法鼓山推動的三大教育,隨時活在當下,佛就在當下。


首座和尚惠敏法師說明,佛教也用瓔珞來譬喻菩薩衣,因為好的習慣就是財寶,期望新戒菩薩們,都能保持在受戒期間所學的禮敬、懺悔,發菩提心來改掉惡習、長養好習慣,用以解脫煩惱和痛苦,從利益自己開展到利益他人,將所有人都當成一家人,這樣福慧就會深厚,也能體會福慧傳家的意涵。


副住持果暉法師則表達對新戒菩薩,連日虔誠拜懺、求戒的感動,並帶領大眾複習讀誦,由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所作的〈菩薩行〉,莫忘「發心學佛者,即名為菩薩;菩薩最勝行,悲智度眾生。」同時也藉由細說〈普賢菩薩十大願〉,引導居士們體會菩薩戒的積極性,從菩薩大願中漸次學習修行的法門。~摘自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和戶外

回顧法鼓山傳授菩薩戒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山、戶外和大自然

2016年3/10-13 參加法鼓山第21屆(第二梯)在家菩薩戒正授,帶著一顆慚愧的心,懺悔的心與感恩的心來參加這次的正授儀式。

戒期間因三晚沒睡好,造成血壓過低而昏倒,頭痛、頭暈反胃嘔吐,儘管這是戒障也沒減退我正授的道心。


這次戒期讓我最感動的是醫療組的菩薩義工,對我的醫療提供與細心照顧讓我順利完成正授,更感恩引禮讚法師常印法師,在正授的前一晚對我的關懷與期許,靠著自己堅定的信念與虛弱的身體,終於,在3/13上午圓滿正授儀式。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感恩常印法師在儀式圓滿後對我的祝福與關懷,還說了一句話:菩薩,妳的堅持與努力讓我很感動。當下的我真的快流出眼淚,感恩法師在戒期給予的關懷;我也感恩地向法師說:因為不想讓您失望,看著她也快流出眼淚。


真的,在戒期間我受到很多菩薩義工的照顧與關懷,特別是一位睡我旁邊來自安和分院的菩薩,還幫忙用精油刮痧為了緩解我身體的不適,受戒圓滿之際送給我護身符結緣,心裡無比感動。


這梯菩薩戒共有579位來自海內外的受戒菩薩(其中菩薩優婆塞佔有100多位),有數十位引禮讚菩薩法師與500多位內外護菩薩義工成就圓滿這場莊嚴殊勝的佛事。


總護果樞法師在圓滿後的叮嚀:菩薩戒正授後,是要感動別人而不是約束他人,發感恩心並回饋成就更多的人來聽聞與學習。(文:廖明璇)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有禪有淨土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修禪和念佛法門如何能夠融合?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曾開示,禪是要我們除煩惱得智慧,從娑婆世界這個不清淨的環境轉變為清淨的樂土;念佛也是如此,就像話頭禪用話頭、默照禪用默照一樣,念佛禪是用念佛的方法。如此不僅淨土宗能生西方淨土,禪修也可以生西方淨土;而念佛禪依然要修淨土,任何一個法門都要進入淨土。

永明〈四料簡〉明確提出禪淨並重的主張:「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2017大悲心起 願願相續

8年前圓寂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亦曾開示,佛教將光明分為「色光」與「心光」。心光又稱智慧光,譬喻佛法的智慧就像光一樣明亮,能照破眾生幽暗的煩惱。點燈即是提醒要時常聽經聞法,運用佛法的道理來修行,增長自己的福報和智慧,並累積成佛的資糧。 


2017 / 2,4 (六) 19:00~21:00 法鼓傳燈法會

 

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延命十句觀音經

圖像裡可能有1 人、雲、天空和戶外

【聖嚴師父開示《延命十句觀音經》】~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
《延命十句觀音經》則應時成為一個補救法門。「延命」的意思,第一、延續一己肉身肉體的生命。第二、延續佛法的慧命。
禪修的人,於第一個階段,自己無法依禪修的方法修行,則誦這十句偈,不斷、不斷,持續地念,直到病苦、業障一一消解。「身安」之後,更進一步「道隆」,更進一步「續佛慧命」。
何以這短短的十句可以「續佛慧命」呢?
因為這十句中,包括了「佛法僧」,遵從佛法僧,也就皈依了三寶,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學僧學法學佛,終抵於「常樂我淨」的清涼淨土。這和僅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畢竟大大跨進了一步。
因之,可視為正統、正信佛教的一種方便法門。修行此法門的人,畢竟皈依三寶,成為正信佛教徒。由此可以開展、延續一己以及佛法的慧命。

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2017 福慧傳家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

福慧傳家:修福修慧,安心安家;六度萬行,傳心傳家。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表示,過去一年,不論努力是否達到預期成果,坦然去面對、接受,便是一個階段的圓滿;2017年法鼓山以「福慧傳家」作為年度主題,從佛法的角度,學習照顧他人與環境,凡事知福、惜福、培福、種福,就能有福有慧,就是在修福修慧。至於修福修慧的落實,更是要從生活中關係最緊密的家庭開始。

方丈和尚並說明,個人的安身立命,無法脫離環境中的人事物而存在。因此,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有一段話:「無我的智慧,安心安身;平等的慈悲,安家安業。無盡的感謝,安心安身;無限的奉獻,安家安業。」便是期許信眾和社會大眾,用智慧與感恩心來照顧自己,用慈悲和奉獻來關懷家人與周遭環境。

祝福大家~安心~安家~安業!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