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菩薩戒之精神與內涵



菩薩戒之精神與內涵:聖嚴法師~

*何謂菩薩

就是發了菩提心,願意修菩薩行,就叫做菩薩。 菩薩,是由於實踐了成佛之道而得名;成佛,是由於實踐了菩薩之行而得果;菩薩道是成佛的正因,成佛是菩薩道的結果;要成佛,必先行菩薩道,行了菩薩道,必定會成佛。


菩薩,本來是出世而不離世的,為斷煩惱,所以要出世,為度眾生,所以要住世;菩薩既在世間,自應各以其福德而感得世間的果報。不過,這僅是菩薩應得的世間果報,而不等於非要得這世間果報不可,因為菩薩的階位越高,所能化現
的範圍與品類則可越多越廣,越是高廣,也越能低下。

如等覺菩薩,可感三界之王,也可化三塗之王;到地獄餓鬼中則為鬼王,到畜生中則為獸王,人中為人王,乃至化為三界之王。故也不能肯定地說那一階位的菩薩,一定要感得那一等級的世間果報。唯其果報的等級,每一階位,都有一個最高的限度。不要忘記,調伏見思二惑,(雖有而)不受偏見我見等所迷惑,亦(雖有而)不為貪瞋癡等所轉動,尚不過在十信位中的凡夫階段而已呢!菩薩的階位,請參考法鼓文化出版之《戒律學綱要》。




*如何行菩薩行

菩薩行是怎麼樣子行呢,需要從持戒開始。 作為一個菩薩,受持佛法,就要完全如法;受了佛戒,就要如律清淨。 要以智慧的心態來消除自己的煩惱、化解自己的困擾,然後用慈悲心來幫助眾生、利益他人。


為自己消煩惱、解決困擾的問題是智慧;為他人解決困難、
解除危機險難的問題是慈悲,智慧和慈悲叫做福慧雙修,也就是自利利他。

菩薩要以堅決的信心,才能畢竟成佛;要能博學內外各種知識,才能順化廣大的眾生;要以慈憫的心懷,柔軟的言語,去接近眾生,不可反而中傷他人。

*何為戒

意指行為、習慣、性格、道德與虔敬。廣義而言,凡善惡習慣皆可稱之為戒,如好習慣稱善戒(又做善律儀),壞習慣稱惡戒(又作惡律儀),然一般限指淨戒(具有清淨意義之戒)、善戒,特指為出家及在家信徒制定之戒規,有防非止惡之公用。

*持戒的目的

在哪一條戒上面持守的話,可由持守這一條戒而得解脫。若持守不殺生戒,則不犯生死罪、不犯生死惡業。由於持守這一條戒,這一條戒的生死惡業之果報即可不再受。 受戒之後,就有多方善緣,自然助我們持戒,縱然犯戒,也不必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世俗觀念嚇倒。凡夫菩薩,應以聖人作模範,卻不要將凡夫菩薩當聖人來要求,佛法的因果報應,純屬自作自受,別無神明給懲罰,卻有護法龍天及諸佛菩薩給你加被援助。




*何謂菩薩戒

菩薩所受的戒,稱為菩薩戒。 要做菩薩,必須先受菩薩戒。 菩薩戒的可尊可貴,乃是由於涵蓋而又超勝了一切戒的緣故。如《梵網經》中所說,菩薩戒「是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 (《大正藏》二四.一○○四頁中)不行菩薩道,雖信佛而永不能成佛;要行菩薩道,須受菩薩戒。

菩薩戒是一切諸佛之能成佛的根本原因,也是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的根本所在。從因位上說,稱為菩薩戒,從果位上稱為佛戒。 要學習著如何地發菩提心,如何地修菩薩行。

*菩薩戒的內容

法鼓山傳授的菩薩戒,以四弘誓願及三聚淨戒為基礎,三
聚淨戒,總持了四弘誓願的精神!亦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為準則。


『有戒而犯,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戒的功能主要在於清淨與精進,律的功能,在和樂與無諍菩薩戒是有犯不失的,菩薩當知慚愧,常懺悔。守持"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的三聚淨戒;以無染的智慧,消融貪瞋癡等煩惱;以清淨的戒行,導正社會的風氣;以平等的慈悲,接納一切的眾生。在眾生群中成就菩提心,也助眾生發起菩提心。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做為基礎,再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為準則,制定出適合現代人容易遵守且能利益眾生的戒條。

法鼓山的菩薩戒,在『拜懺,懺悔過去所造惡業』下,發菩提心,來正受菩薩戒,期許自己在這些戒條的指引及精進修持的情況下,能成為一個不給自己傷害,也不要去傷害別人的菩薩。在自己把自己做好的同時,也能使別人尊重自己並且使他們也願意一起成長、一起為建設人間淨土而努力。

懺摩:(懺悔文):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菩薩戒的功德:

在「梵網經」輕戒第四十一條中又稱菩薩戒為「千佛大戒」。意思是說:過去莊嚴劫中的千佛是由於受持菩薩戒而成佛,現在賢劫中的千佛,也是由於受持菩薩戒而成佛,未來星宿劫中的千佛,同樣是受持菩薩戒才能成佛。乃至推及過去三世三劫的千佛,未來三世三劫的千佛,過去無量三世三劫的千佛,未來無量三世三劫的千佛—總之,一切眾生,一切菩薩,一切諸佛,無一不是受持菩薩戒而得成佛。由此可知,菩薩戒的功能之大,是大得不可思議的了。

在正受菩薩戒之後,有「受衣」的儀式。在搭衣時,引禮法師帶領唱誦「善哉解脫服,缽吒禮懺衣,我今頂戴受,禮佛求懺悔」的詩偈。此階段,不論在什麼地方受菩薩戒的戒子,常會有種種的感動。或有人說:此時難掩內心的感動,又想起師父所說,菩薩道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想這輕巧的菩薩衣,具如此的重責大任,不知不覺淚已流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