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天南話頭禪七感想



常法/文

■師父篇 

       這次參加禪七,播放的是師父2006在象岡所帶的話頭禪十之開示, 每每在自己遇到困境時, 師父總適時地指出我們會遇到的障礙,並告訴我們該如何克服, 內心不免敬佩師父。但最令人感動的仍是師父說到當出東初及象岡什麼都沒有, 有弟子勸師父不要做了, 都沒有人, 但師父堅持做下去。現在, 不僅有了東初禪寺及象岡道場, 而且第二代弟子也在此繼續傳承道法。師父說:「只要是對他人有益之事, 對宣揚佛法有益之事, 再苦 、再難, 都應秉持信心 、意志力、 恆常心做下去。」

       看到這兒, 眼匡不禁泛起淚水 ,鼻頭不緊一酸 我看到有人亦用手拭去淚水。 休息時間, 我的心中不斷的喊著:「我怎麼忘了師父說的話?」、「我怎麼忘了師父說的話?」其實,師父哪曾跟我說過話呢?我也才看過幾次師父開示之DVD罷了!

       但此時此刻,這話──我怎麼忘了師父說的話?──卻不斷地在我心頭湧現,或許師父活著或死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沒有如實地學習師父的精神,實踐師父傳承的法。師父一直是在那兒引領著我 ,而我,除了效法師父精神外、 追隨師父步伐外, 還能以什麼來報答師父呢?

       在看師父開示時, 看到師父年邁的身驅, 不禁為師父感到不捨, 但師父有時看來年輕而精神亦佳,心中不禁懷疑:這是不是由不同的禪十活動之開示剪輯而成的?直到解禁語後, 一位菩薩告訴我, 參加那場禪十的人都非常感動, 因為當時師父身體狀況不佳,有時從醫院洗腎回來後,侍者請師父休息,但師父仍是堅持要為眾人開示。師父實是勉力為之 ,想到此淚水又盈滿眼匡 。

       師父開示雜毒心時,一時心驚,並覺悔恨。平時自覺善良,對人口不出惡語 但對家人,卻因愛之急切,出語批評,望之覺知,進而改善,不懂用柔軟語。 此時自己不正是雜毒心嗎?自己又有何慈悲可言呢?傷害自己最愛的家人,又有何智慧可言呢?原來我的心是如此面貌,也發現自己要修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感謝師父讓我看清自己,也提醒自己日後更要時時記住:慈悲待人, 智慧處事—包括對自己的家人, 感謝師父。

       師父開示時說了一個例子,也令我十分感動。師父說日本鈴木禪師75歲仍至美國各地演講, 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問:「你年紀已經這麼大了, 為何還要四處演講 ?」他說:「我在撿人阿! 撿一個、 半個 ,沒撿一個, 半個也好。 若半個都沒有, 那是因緣不成熟。」 禪師的精神令人感動。其實,日常生活不也應是秉持這樣的精神嗎?盡心盡力做事,時時利益他人。至於成與不成,就留待因緣,不必一直寄掛於心,或許生命也因此而多了份從容自在與安然。


■果祺法師篇 

       開示完時, 果祺法師說:「若講得對大家有幫助, 那是大家的善根;若對大家沒有幫助,在這兒跟大家懺悔。 」說完合掌一拜。 唉! 這是一個怎樣的襟懷呢? 明明是法師給予我們許多, 卻如此的謙卑。 除了感動外, 還有深深的感謝。也期許自己能學習法師利他的心, 不斷地精進自己並利益他人。 感謝您 ,果祺法師。

       去年參加禪七完後,自己有很強的悲願心,而此時此刻我深切的感到自己的悲願心非常薄弱。小參時,我問法師:出家是為了什麼?法師說:利益眾生。我又問:「如何才能保持悲願心?」 法師告訴我:「不斷的發願。」 「不斷的發願。」、 「不斷的發願。」、「不斷的發願。」我不斷的複述這句話。

        隔天進禪堂時,看見果祺法師合十長跪的身影,起身,接著便帶著我們靜坐。我不禁想:法師在發願嗎?發利益眾生的願嗎?而我呢? 我在做什麼呢? 利益他人的事嗎? 帶給他人快樂嗎?心心念念為他人嗎? 當時沒太多的想法, 而今想來卻覺十分慚愧。 要慚愧、 要懺悔, 更重要的是精進。期許自己記住並學習法師的精神, 時時刻刻發菩提心,利益眾生。

■師父篇──版本二 

       這次參加禪七, 播放的是師父2006在象岡所帶的話頭禪十之開示,每每在自己遇到困境時,師父總適時地指出我們會遇到的障礙,並告訴我們該如何克服 內心不免敬佩。但最令人感動的仍是師父說到當出初東初及象岡什麼都沒有,有弟子勸師父不要做了,都沒有人,但師父仍秉持信心,意志力,恆心地做下去,現在,不僅有了東初禪寺及象岡道場,而且第二代弟子也在此繼續傳承道法。

      看到這兒,眼匡不禁泛起淚水,鼻頭不緊一酸,我看到有人亦用手拭去淚水,師父的精神一直是在那兒引領著我們,告訴我們:「只要是對他人有益之事,對宣揚佛法有益之事,再苦 再難,都應秉持信心、意志力、恆常心做下去,師父以這樣的心去做事,而我們除了效法師父精神外,追隨師父步伐外,還能以什麼來報答師父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