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禪坐共修小品兩篇


演常映/文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身軀是疲憊的,但既然寫文章也能引起大眾學習的道心,若不成就大眾就太對不起佛法留下的資源。

       此次的”六祖壇經”主要為般若品第二,大體就是破除執見及心行的重要。法師用簡單的例子告知我們,”鑽石的硬度也只能鑽石來鍍”。自己的執著與自我中心難道不就是自己一道又一道建立起來的嗎?既然是自己建造的也唯有自己才能真正破除而成就圓滿。而心中能時時存在著疑情便不易造就自我成見,確實如此的,有著疑情對事情看法能有多重的想法而非單一,你所看到當下的事實非就你所想的,既然事實也非你所想又何需執著心中的想法?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因為迷而產生愚所以才說”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貪、瞋、癡產生時,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全依照自己的心性去行動,但如果能清清楚楚當下的心性狀況,而不被外境所牽動那智慧便產生,但說是很簡單的,貪、瞋、癡產生時,即便能馬上觀照卻不易控制,這才要我們平時就要下功夫練習的最基本原因。

       有位菩薩知道我最近要進禪堂,故跟我分享了一些心得。他說禪修心臟要夠強,而說穿了就是練心,這一說可把我打醒。雖然學佛的時間不長但想想從開始到現在哪一個模式不都是在練心?而練心卻要自己練習,別人說的空不是自己體悟的,心是無法觀照何為空,如同法師說的青蘋果紅蘋果哪個好吃,全要自己去吃了才能體會的例子如出一轍。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不執著也就能不讓自己有起心動念的產生,其實也就是楞嚴經裡說的入流亡所,與金剛經裡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有外在的狀況全然接收但完全不影響心的起伏。法師說他念經時只是念但完全不知道自己念什麼,我想這也是不起心動念的一種模式。突然想起法師說:你們來與不來跟我有什麼關係?法師妙哉啊!再如風動、幡動又有什麼關係?重點是你的心動還不動,你的心是否被外界所擾動。

        其實生在末法時代就是一種難,估計要頓悟也是難上難。但因為難就不做了?當然還是要做,把佛法生活化就是最快的一種方式,所有的逆上緣一併收。別人對你你自認為的不合理,情緒當下不能馬上平息,一旦觀照就馬上用佛法的智慧去練習解決,我想就如同普賢十大願所說的常隨佛學,總有一天也會練就跟佛的心性一樣光明而有智慧。

       感恩十方諸緣的成就讓我能走在學佛路上,也感恩法師們的諄諄教誨!



吳玉秀/文 


曾經我以為我懂,其實我什麼都不懂。

曾經我以為我知道,其實我也什麼都不知道。

更曾經我以為我很聰明,其實我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自從星期四參加天南寺的禪坐共修,法師的每一次說法,都重重的撞擊我那自以為是的思慮、我知、我見。

喔!原來當我在套用一些名相的時候,

我也只不過是一隻專學人講話的鸚鵡。

喔!原來我所見的石頭非石頭,而我已被教成了石頭。

那我是石頭嗎?還是石頭是我?法師的語意下,我慚愧又欣喜。

慚愧自己的我,竟是那麼的大;欣喜的是我可以有機會去發現,去疑情誰才是我?所以每上一次的禪坐共修,我就彷彿褪去一層,累世來的身見,我見,邪見的繭。

什麼時候繭盡而出,看見生命中的曙光,那我就會真正了解,太陽為什麼會從東方升上來了。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