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勸人來學佛,募人來修行



 勸募會員的心態,學佛、弘法、護法。

聆聽聖嚴師父的開示:「勸募,是以募心為目的,以募錢為方法。」「布施,是有心人的事,不是有錢的事。」「在法鼓山存款,就是共同促成了佛教的教育事業與弘化事業;只要有人從我們的教育事業、弘化事業得到利益,就是存款人的功德。」

勸募是勸人來學佛,募人來修行

為了法鼓山三大教育得以順利推展,利益更多人,有賴十方菩薩的護持,故勸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到底勸募的實質內容為何?福田班邀請資深義工陳宜志菩薩,分享如何在募款之中,兼具募人及募心。成佛之旅要準備布施與培福,世間有兩種財富,ㄧ種是生活財富、ㄧ種是生命財富,後者包括智慧、福德,而累積生命財富最好的方式就是護持三寶,將財富存在這無盡藏銀行。

因此,他認為勸募工作做的就是建設人間淨土的工作,是以募款方式弘法,接引他人學佛才是最重要的,法鼓山將大家布施的財富累積起來弘法立身,師父殷切叮囑,法鼓山的勸募是「募人、募心、募款」,三者缺一不可,是勸人佈施,創造他人培福修慧的善因緣,儲存成佛福德資糧。

因此,勸募只是手段,重點是讓人認識佛法,只是募款無募人募心,這樣修福不修慧,對團體將沒有參與感。

用心靈環保做勸募!

而誰需要培福? 如何成就布施? 金剛經中佛陀不分貧富不分貴賤,挨家挨戶地托缽,勸募工作是行菩薩道,是自利利他的法門,讓他人有機會學佛,有機會布施,遇到障礙懂得以佛法面對挫折;同時,自己則在勸募工作之中藉境練心、廣結善緣。

勸募常會有數字上的迷思,像是勸募了多少人?護持會員有沒有繳功德款?這些是「有相勸募」,而法鼓山真正要做的是「無相勸募」,也就是透過勸募來關懷對方、幫助對方,當對方有困難,反而要積極伸出援手,「我們是以關懷和教育為方向,不是以勸募為導向。」

所以,師父說,勸募是一份光榮神聖的使命,為的是將法鼓山的理念推廣到全世界,以此期許菩薩們將勸募當成自己的責任與義務,除了建設法身慧命的家園之外,也一起承擔起淨化人心的鼓手。

而當我們擔任勸募工作或其他義工工作時,必須謹記師父對我們的叮嚀,「來法鼓山是為了修學佛法,清楚知道自己的身分及責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此則能自安安人」,遵守三不原則,所謂的三不原則,包括對內,不談政治、不能有金錢借貸、不能有不正常男女關係;對外,不勉強他人,以及不說我們法鼓人、不挖別人牆角等,目的都是希望大家能在團體中學習,長養法身慧命,並對社會發揮良善的力量,而不是做事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