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觀空五層次

                                      
路上風光:觀空五層次~ 「空」要從「有」開始,但是有許多人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從「有」到「空」,所以修行很難深入。  
 
放掉思惟,空的第一個層次  

空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當我們來到道場參加禪修時,要把你們平常的想法與習慣,和所有禪中心以外的種種,全部打包起來,放在門外,讓自己從平常生活的思慮中抽離。現在我要講更深一層次的「空」,或者說「觀空」。 
 
打坐之前要先向自己的蒲團禮拜,並發願接下來這炷香要坐得很好;但上座以後,就應該連這件事情也完全放下。進入第二個層次時,我們不僅要把外在的環境觀成空的,連在禪期當中內心所生起的種種現象也要空掉。  
 
放掉方法、自己與環境  
 
若想更進一步觀空,緊接著要放下、忘掉的是「方法」,但是並不容易做到。忘掉方法是什麼意思?就好像戴眼鏡一樣,平常我們透過眼鏡去看東西,但不會一直記得自己戴著眼鏡。如果老是注意著眼鏡,那反而會變得麻煩。這也很像穿新鞋,穿的時候很明顯腳會痛,感覺很彆扭,但如果你能不在意它,反而可以發揮新鞋的功能,走得又快又穩健。

開車和騎馬也是一樣;開車時,必須忘掉車子,只是單純地駕駛;而騎馬時,也唯有忘掉馬才能騎得好。我想這裡的每個人大概都有這個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忘掉方法,而這實在是一個負擔。
  
一旦把方法忘掉,表示你正在用方法,接著便可以更進一步,把自己也忘掉。就像一個男人緊盯著一個在大街上行走的漂亮女子,從不同角度打量著她,看到渾然忘我,失卻了方向,結果一腳踏進水坑裡。如果一旦忘掉了自己,就會忘掉自己所有的立場和觀點,還有身體的感覺,一切舒服或不舒服的覺受全都消失了。

如果你只是把方法忘掉,而沒有忘掉自己,身體會感到非常舒服;接著,會忘掉自己,而所有舒服與不舒服的感覺都沒有了。如果周遭的一切還是存在,雖然已經把自己忘掉了,但卻很清楚地覺知周遭的環境。
  
最後,甚至連環境也忘掉了。聽而未聞,視而不見,此時便進入了定境。  
 
對於這五個空的層次,你們大都能做到前面的部分,但「方法」還是沒有辦法忘掉,更不用說忘掉自己或環境了。這些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很難跨越的大關卡。

如果忘掉了方法,會感覺時間好像不存在,而且會坐得很好;如果忘掉了自己,性情上會有大的轉變;如果是忘掉了環境,那就入定了。到了最後這個層次,你的性格必將經歷一大改變,而我也會很樂意給你一個方法,幫助你進入「無我」的境界。  
 
像爬樓梯般清楚
  
總括來說,這五個層次是:一、放下在禪期前,所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思慮;二、放下在禪期中,所產生的種種與身心無關的念頭;三、忘掉方法;四、忘掉自己;五、忘掉外在環境。每個人在打坐時都需反問自己,究竟是到了哪個層次? 
    
當你用功修行時,將會清楚地看到這些過程的出現與演變。每當捨棄或放掉一個層次,而進入另一個層次時,你會知道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麼。就像梯子的階梯一樣,每一步階梯都已清楚地標示出來,我們只要持續地修行,最後都能很快地爬上去。  ~本文摘自 聖嚴法師《心在哪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