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佛心眾生心



◎ 佛教的人生方向,是以因果觀必須盡責任,以因緣觀必須盡義務。唯有提昇自我才能改善現況、準備未來;唯有放下自私才能照顧自己、關懷他人。

自利利他的人生價值,便是法鼓山的理念。以提昇人的品質來淨化人心;以建設人間淨土來淨化社會。 ﹝人生月刊125P054﹞



◎「解鈴還須繫鈴人」是告訴我們:自己的債自己還,自己的煩惱自己化解。如果了解這一層,心中會很坦然,不須依賴他人、權勢或環境,獨力承當的氣魄自然會出現。能獨力承當的話,這個人已得解脫。﹝聖嚴說禪P153﹞

◎ 遇到煩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法鼓雜誌082P00l﹞

◎ 我們應以什麼態度來面對我們的命運?

不論什麼要發生的事,就讓它們發生;我們不必對未發生的事過分憂慮,但卻應該未雨綢繆。假如它們是有益的,嘗試使它們發生;假如它們是無益的,嘗試使它們不發生。如果你生病,除了找醫生治療外,你還能做什麼?


如果你沒有生病,你嘗試使自己健康,但你不須擔憂你可能會生病。假如你生病,不必訴苦,也不必與其他人作比較。假如你採用這樣的態度於日常生活中,你會更加快樂。﹝佛心眾生心P115﹞


 
◎ 不能做的事,不要動妄念。能做的事,應該建立自信心,勇往直前地做去了。同時要考慮到那件事的本身,是否值得去做,是否有去做的必要,也當聽聽他人的忠告。 ﹝佛教入門P201﹞

◎ 心中要常常保持沒有事,也就是腦子裡頭沒有憂鬱、不滿意的事。﹝法鼓山的方向P106﹞

◎ 一個登山人,只要方向無誤,路線正確,就不要老是瞻前顧後。注意腳下踩穩腳步,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要計算何時到達山頂,也不要時刻衡量離開山頂有多遠,唯有不斷努力,才是最實際的。﹝聖嚴說禪P05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