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閉關掠影

閉關掠影

常哲法師/文



       雖說是閉關,但因只有七天,在心理上就沒想的太多,只是抱著體驗一下的心情,因此心情是輕鬆愉快,尤其秋天的季節是我喜歡的(照理我應該選擇秋天來到人間,但我卻是在春天出生的),原因我不清楚,但肯定的或奇怪的是,秋天的季節特別容易引發我向道之心.......

       八月十五下午兩點我按時間到居士寮向護關法師報到,法師跟菩薩簡單的講解閉關其間的遊戲規則,其中一項不能攜帶任何泡飲品入關房,因避免滋生蟲蟻損破觀房木造設施,這個規定是有必要的,而從修行角度來看,擺明的是要我們放下這些 〝想要〞,好好〝放下身心〞用功辦道了。

       問題是法師怕我們〝非法入關〞所以必須要搜查閉關者的行李,以確認是否有〝私藏闖關〞,當下表面我還是尊重配合,但說真的;心裡還有點不是滋味呢,心想真是〝世風日下.... 〞,出家人竟然〝淪落〞至此地步!讓我感覺慚愧!

       為我護關送三餐的是一位男眾的果蜜菩薩,他是第一次護關,我是第一次進關房,兩個都是第一次,我想心情應該都有點好奇吧,未來七天,一內一外,都是在修行,一個修福,一個修慧,彼此成就菩薩道的因緣!

       閉關中心位於居士寮後山坡上,尋著木棧道約兩分鐘就到,走在木棧道上略有巡幽訪勝的感覺,可不是嗎?這跟修行,尤其是閉關還真有點相同意趣呢!差別在於閉關者將面對自己內心世界,是幽是勝,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當關房映入眼簾時,仿佛已身在閉關的氛圍中了,心中興起了淡淡的雀躍,來一段不一樣的修行生活,體驗一下不同的內心世界,為修行路上填一點色彩也是很不錯的事,出家的日子應該是彩色的,出家無家處處家,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行腳步步履芳草。

       關房共有四間,彼此位置還蠻近的,雖不盡理想,但因土地設限,也只能遷就現實,我住的最下面的一號關房,關房都是木造的檜木結構,打開房門,撲鼻而來的是濃濃的檜木芬多精,這七天我將沐浴在天然的芬多香中,這樣的福報想來真是不堪消受啊!不過話說回來,關房材料用好一點,施工品質蓋好一點,建築物也可以用久一點,從另外的角度看也是為十方惜福吧,重要的是使用的人如何珍惜這福德因緣,好好愛護它。

       這梯次閉關只有我一人,心裡暗喜,因這樣關房更安靜了,更能體驗孤獨,獨享受孤寂,為了讓時間不空過,雖只七天,還是要把握因緣,否則對不起僧團蓋關房的美意及護關菩薩的成就,其實最對不起的還是自己吧!何況是一個已發心出家的所謂人天師範人呢!

       這七天除早晚課外,不閱經論,以行門為主,每天六枝香,ㄧ枝一小時,方法是數息觀,體驗跟自己的呼吸在一起,享受呼吸,其餘時間則拜佛經行,我說這個閉關是方便關,體驗關,時間短又沒有封關,而關房外又舖了石板繞關房一圈做為結界,可讓行者隨時到關房外透氣散心,這其間我只利用三餐後的時間到戶外經行,一來可幫助消化,二來稍稍放鬆身心。

       其實第一天我就勉勵自己以度假的心情,隨時放鬆身心,過一天算一天,而且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所謂新的也是〝新鮮的〞,可不是嗎,一切法皆是無常,若從無我空的立場而言,那就根本沒有我這個閉關的人,所以;一切只是暫時幻化的存在,但這個〝幻化〞的存在就是一般人所執著的〝真實〞了。佛法好,佛法妙!

       好的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妙的是萬法存乎一心,迷悟只在一念間。

       關房周圍大部分是竹林,這也是我喜歡的,想到蘇東坡的一句詩:「無竹令人俗.....蘇東坡先生也愛竹,竹子空心,向來有高風亮節之美譽,尤其陣陣風來疏竹之聲更富禪意,祖德云:「風來疏竹,風過竹不留聲......」,若說西方極樂世界有風樹演音,而此關房外之風竹不也在法音宣流,宣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嗎?

       關房的周圍有許多動物出入,有道是:「蟲鳴山更靜,鳥鳴山更幽」,在關房內靜靜的觀察體會,享受自然,融入自然,感受到它們也有他們生活,隨著日出日落的節奏,它們也有它們的每一天,從這裡體驗到眾生皆平等,生起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心,他們每天與我為伴,一點也不孤獨,反而好感恩!

       七天的觀房生活在平靜中過去了,想到禪宗的一段功案及師父的行履:「在途中不離家舍.....」我把環境整理乾淨,恢復''本來面目'',帶著愉悅的心情出關了,我來了;我又走了,走在關房的木棧道上,回頭看了一眼,若有因緣再見了.....。

                                                                        常哲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