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20090807《天南之際》







常元/文

領執在天南

經過僧大三年的教育後,自己的「學習僧涯」正式踏入了新的階段。之前雖然曾經「耳聞」,但還是得到七月十五日的執事正式佈達,才確定了自己畢業後的第一個執事,那就是正在三峽新建的道場-法鼓山天南寺。

去年7月,師父曾在早齋開示提到,在天南寺會有個禪堂,這似乎是說這裡未來會成為另一個禪修活動的中心。

2009年1月10日,法鼓雜誌229期曾刊登天南寺的訊息,其中有一段文是這樣子的:「位於半山之嶺,形勢獨立的天南寺,能把山腳下熙攘的三峽市集收入眼底,頗有幾分似同法鼓山眺望金山平原之勢,由於天南寺建材基本色系與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相近,隨著建築外觀的完成,因此「小法鼓山」的氛圍更加濃厚。」

由於幾次聽到這個新道場的消息,總覺有些好奇。記得在「僧大僧涯」的末後,曾有一次到天南寺參觀的因緣。當時一同前往的法師們都很期待,想知道由男眾部來承擔的新道場,到底長得什麼樣子?

車子走到三峽,從山下往上看著天南寺的時候,在山形地勢上與法鼓山真有些相似。建築的風格現代,銅黑色的瓦片屋頂,灰白與磚紅相間的主體,方塊的線條展現樸實大方的氣度。不過,遠遠望去可能沒有人會知道,這竟是一座佛教的寺院哩!

天南門。菩薩心

進天南寺之前,會在先經過一座三門,樣式屬傳統寺廟的風格,什麼是三門呢?

三門又稱作山門,是禪宗寺院的正門。三門象徵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門,或象徵信、解、行的意義。另外分享一個《大智度論》中,有個關於涅槃的比喻:

「譬如城有三門,一人身不得一時從三門入,若入則從一門。諸法實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門:空、無相、無作。」

話說回來,這座三門的上方題著「天南寺」三字,右側寫著「民國七十五年季春」,左側則寫著「邱春木奉獻」。不知道諸位是否知道?這裡頭還有個故事呢!

有位邱春木老菩薩,歷經十多年的籌建,從一片山林中修築道路,整理出一塊坡地,為的是建設教化人心的道場,希望對社會有所助益。在老菩薩往生後,邱家的子女們-邱仁賢菩薩等,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在護法菩薩的接引之下,與法鼓山結下這個善緣。後來他們捐出三千坪土地,籌措了一億八千萬的資金來興建道場。而道場的命名,就以原本三門上所題的「天南寺」為名,以紀念邱老菩薩的菩提心願。

筆者是民國七十二年出生的,算起來這座三門只比我小了三歲。只見上方舖著琉璃瓦,頂邊雕著龍鳳,色彩斑駁。這二十多年前就矗立於此的三門,與二十多年後興建的天南寺,強烈的對比,令人感到時空交錯。此情此景,似乎正訴說著邱家兩代「承先的願心」,與法鼓山僧團「啟後的願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