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觀空五層次

                                      
路上風光:觀空五層次~ 「空」要從「有」開始,但是有許多人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從「有」到「空」,所以修行很難深入。  
 
放掉思惟,空的第一個層次  

空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當我們來到道場參加禪修時,要把你們平常的想法與習慣,和所有禪中心以外的種種,全部打包起來,放在門外,讓自己從平常生活的思慮中抽離。現在我要講更深一層次的「空」,或者說「觀空」。 
 
打坐之前要先向自己的蒲團禮拜,並發願接下來這炷香要坐得很好;但上座以後,就應該連這件事情也完全放下。進入第二個層次時,我們不僅要把外在的環境觀成空的,連在禪期當中內心所生起的種種現象也要空掉。  
 
放掉方法、自己與環境  
 
若想更進一步觀空,緊接著要放下、忘掉的是「方法」,但是並不容易做到。忘掉方法是什麼意思?就好像戴眼鏡一樣,平常我們透過眼鏡去看東西,但不會一直記得自己戴著眼鏡。如果老是注意著眼鏡,那反而會變得麻煩。這也很像穿新鞋,穿的時候很明顯腳會痛,感覺很彆扭,但如果你能不在意它,反而可以發揮新鞋的功能,走得又快又穩健。

開車和騎馬也是一樣;開車時,必須忘掉車子,只是單純地駕駛;而騎馬時,也唯有忘掉馬才能騎得好。我想這裡的每個人大概都有這個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忘掉方法,而這實在是一個負擔。
  
一旦把方法忘掉,表示你正在用方法,接著便可以更進一步,把自己也忘掉。就像一個男人緊盯著一個在大街上行走的漂亮女子,從不同角度打量著她,看到渾然忘我,失卻了方向,結果一腳踏進水坑裡。如果一旦忘掉了自己,就會忘掉自己所有的立場和觀點,還有身體的感覺,一切舒服或不舒服的覺受全都消失了。

如果你只是把方法忘掉,而沒有忘掉自己,身體會感到非常舒服;接著,會忘掉自己,而所有舒服與不舒服的感覺都沒有了。如果周遭的一切還是存在,雖然已經把自己忘掉了,但卻很清楚地覺知周遭的環境。
  
最後,甚至連環境也忘掉了。聽而未聞,視而不見,此時便進入了定境。  
 
對於這五個空的層次,你們大都能做到前面的部分,但「方法」還是沒有辦法忘掉,更不用說忘掉自己或環境了。這些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很難跨越的大關卡。

如果忘掉了方法,會感覺時間好像不存在,而且會坐得很好;如果忘掉了自己,性情上會有大的轉變;如果是忘掉了環境,那就入定了。到了最後這個層次,你的性格必將經歷一大改變,而我也會很樂意給你一個方法,幫助你進入「無我」的境界。  
 
像爬樓梯般清楚
  
總括來說,這五個層次是:一、放下在禪期前,所有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思慮;二、放下在禪期中,所產生的種種與身心無關的念頭;三、忘掉方法;四、忘掉自己;五、忘掉外在環境。每個人在打坐時都需反問自己,究竟是到了哪個層次? 
    
當你用功修行時,將會清楚地看到這些過程的出現與演變。每當捨棄或放掉一個層次,而進入另一個層次時,你會知道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麼。就像梯子的階梯一樣,每一步階梯都已清楚地標示出來,我們只要持續地修行,最後都能很快地爬上去。  ~本文摘自 聖嚴法師《心在哪裡?》~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天南中秋夜



今年天南寺中秋晚會活動,將在禪堂外大草皮露天電影,欣賞及體驗月光禪的方式進行。活動時間為18:30~21:40~

月光禪:觀月亮,把月亮移到心之間,心自然沉澱,可以做到,月亮不是在天空,而是所有月亮都不是真實,會不見的。而觀月亮,月亮卻隨時都存在 。享受全身沐浴在清涼月光中,釋放身心壓力和勞頓,感受另一種與大自然互動的安然自在。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師父解釋「清涼月」意為無所住之心,心中明月無黑影,便能照亮眾生的心;加上自身沒有任何罣礙,彷彿無一眾生可度,不留下任何痕跡,此即「畢竟空」達到空觀、空性的境界,如清涼月遍照大地。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折楊柳枝

 
師祖對師父說:小沙彌,去河邊折三根完全一模一樣的楊柳枝回來,每一根上頭還要有三片葉子。

找了很久之後,終於找到了三根,我認為看起來非常像的柳枝。我把它們帶回寺裡,師祖仔細地看過它們,又說:它們並沒有完全一樣。

看似簡單的任務,卻出乎意料的困難,師祖似乎並不以為意,只是對我說:世上沒有兩樣東西是真的一模一樣的,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好好保管你之前拿回來的柳枝,我們明天會用到。雖然我還有點困惑,不過卻覺得鬆了一口氣,這件苦差事終於結束了!


這讓我明白了兩件事情:首先,我瞭解到世界上沒有兩樣東西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從遠處看,它們也許看起來一樣,但靠近一點觀察,一定會定會發現它們是不一樣的。

師祖先要我去找一模一樣的柳枝,然後又說一模一樣的柳枝是找不到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意教我一課佛法,但這件事的確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第二個影響我很深的,就是師祖最後的評語。他說世上沒有東西是恆久不變的,萬物都是無常。這不是說柳枝第二天才變了,而是當我把它們從樹上折下來的當下,它們就一直在改變,它們一直都是無常的。

從柳枝得到的經驗,讓我知道這兩件事,也深深影響我,並且伴隨著我的一生,給了我洞察世事的能力。至今我都不認為其他人應該和我一樣,或是想法要像我。我不期待任何兩個個體會一樣,或是任何兩件事物一模一樣。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又何必去期待或渴望呢?

本來面目




什麼是「本來面目」?「本來面目」釋意:禪宗所講的本來面目,是說明在沒有生與死之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已經進入了生、死,這是一種現象,是身體的現象、心理的現象、環境的現象,這些現象加起來,就是生與死。

離開了這些生死現象,既不生也不死,既無生也無滅的本來面目,是人人本具的,那究竟是什麼呢?那是不可思議的真如佛性。隨時能放捨諸相,隨時就能見到本來面目,只要有一個念頭沒有辦法離開現象,便是著相;只要執著於任何一相,那就跟本來面目不相應了,自然也就見不到本來面目了。

因此,本來面目是指放下了自我中心的執著,心無所住、念無所繫,放捨諸相之後的大解脫、大涅槃。當你對於一切現象的執著心統統放下時,這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來思索的如實境,所以禪宗稱之為不立文字,也稱為不可思議的悟境了。~《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法鼓山大殿


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曾說:好的事情很好,不好的事情也不意外,這就叫作「平常心」;平常心和「無心」相應,也和「本來面目」的心相近。
 
面臨無常,就如同行駛汪洋大海的小舟,處處充滿風險,時時感到不安,總是祈願能覓得一處港灣靠岸歇息。

 「禪在平常日用中」時,法鼓山紐約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面帶微笑地對我們說,可以試著學習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身心覺察」、「對境何心」、「夢幻無我」、「心湖倒影」等四個層次的禪修來修行、觀照,讓身心保持寧靜與穩定。

由於追求喜歡的人、事、物,竭力避免自己所討厭的,因而起了煩惱心,但其實環境並無好壞,一切都只是因緣的展現。所謂「身心覺察」,便是要我們試著隨時隨地觀照身心狀況,盡量不受外在環境刺激而讓情緒起波動。

 然後再進一步到「對境何心」,瞭解自己是以何種心態來面對周遭環境。果醒法師提到,每個人的角色不同,對事物的看法自然也就不同,要多多練習以平等心對待眾生,讓心不與外境對立,只要能夠用這樣的包容心來思考,就會讓生活輕鬆自在許多。

再者如《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第三個層次的「夢幻無我」,便是要觀察世間的人、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聚在一起,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所產生的,我們必須學習看透世事的無常變化。

所以第四個層次「心湖倒影」,就是將心象徵為一座湖,湖面上會生起種種現象,但一切都只是倒影出來的假象。 果醒法師建議,如果遇到不喜歡的人,就是在心裡先想到一個讓自己舒服的人,把這個舒服的感覺記住了,接著再把影像轉換成那個討厭的人,這就是一種可以在日常生活運用的禪修方式。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永不疲倦

   

智慧100~聖嚴法師著~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大智度論卷三三.釋初品中見一切佛世界義。
  
失眠時覺得長夜漫漫,疲倦時覺得路途遙遠,而愚癡的人生死無盡,是因為不明正法。這四句話以夜長、路長來比喻愚昧的人,走在生死的道路上也是很長。夢多的時候,失眠的時候,有病痛、有心事的時候,輾轉反側,還見不到天亮。

走遠路的時候,越走越疲倦,舉步維艱,拖著一具笨重的死屍,似乎永遠走不到盡頭。夜長、路長大家都體驗過,但很少人知道,生與死的道路也很長。
   
人的生命過程,佛經中形容為生死苦海,或比喻成漫漫長夜,惡夢連床。生死之中雖也有歡笑,但苦難的時候居多。不論有錢沒錢,不論有勢無勢,一樣有苦有 難,卻還不知道苦難是來自各人的內心,這是愚癡。愚癡是指不知道出離生死的範圍,也想不到要改變內心的方向,於是無可奈何地繼續不斷地受苦受難下去。

   
其實,有很多很好的路可以免於生死的苦難,關鍵在於能不能知道正知、正見、正行的人生方向;有沒有明瞭因果、因緣的人生原理;是不是有了智慧、慈悲的 人生修養。


知道因果的人一定不會逃避現實;知道因緣的人一定會用努力來促成現實的轉機;有慈悲的人一定會以心平氣和的關懷心包容他人、尊重他人;有智慧的 人一定會照顧自己,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隨著魔鬼的音符起舞。

這樣的人,便是知道正法,便不致將人生的過程,視為失眠狀態的長夜漫漫,不會對於人生的經 歷,當作疲倦的長途跋涉,也不會永遠沈緬於生死的苦海。他應該是不會疲倦,而是樂觀、積極、健康、愉快的人了。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一盞心燈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不管是天災、抑或是人禍,發生災難的時候,除了悲傷, 我們還擁有祝福的力量!

願力、心力永遠是無限的, 讓我們用無上祝福的心,為受苦的眾生點一盞希望的燈,讓我們用清涼的法音,為受難的有情帶來撫慰的光明!


法青會為世界祈福點燈

「青心」的願望 法青會為世界祈福點燈

 
 法鼓山世界青年會9日晚間於德貴學苑舉辦「為世界祈福點燈」晚會,在德貴學苑監院常元法師的帶領下,現場有近百位青年學子透過禮佛、拜願、唱誦大悲咒、心經、觀音菩薩贊偈、觀音菩薩聖號以及點燈祈福,將共修的力量迴向給近來發生於伊拉克與加薩走廊的戰爭、雲南地震、高雄氣爆事件、澎湖空難等等,世界各地意外事件的傷亡者。

法鼓山青年院監院果祺法師勉勵現場的學子們,人的生命很無常,一切事物也並非永恆不變的,意外事件的傷亡者就宛如菩薩示現一般,用生命幫助我們認識世間。所以平時就要多做自利利他的好事,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將佛法的安心之道用上,讓心保持安定清淨,有多少能力幫助多少人,心情愉悅就不會讓他人起煩惱,也正是菩薩慈悲與智慧精神的展現。

 目前就讀高中一年級的黃園晰提到,很感恩可以參加這樣的祈福晚會,為世界各地正在受苦受難的眾生們祈福。同時也將念佛功德迴向一切眾生,祈願仰仗觀音菩薩的慈悲願力,接引意外事件的罹難者往生佛國淨土,並希望大眾透過佛法的力量安定恐懼憂慮的心靈。

法青會表示,為接引廣大社會青年親近佛法,長期推出各種活潑又不艱澀的佛學與禪學課程,期望透過課程的推廣,讓青年朋友們除了追求外在物質欲望的滿足,心靈上也可以更加安定,把握有限的生命,追求更積極、更有意義的人生。更多活動訊息請至法青會官網http://ddyp.ddm.org.tw/
 
◎圖、文:葉詩婷20140809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蓮花朵朵開

 
心花怒放】佛教將清淨的本心譬喻為蓮花,稱為「心花」,也稱為「心蓮」。

《華嚴經》卷六十六中有「又如滿月出現虛空,令可化者心華開敷。」表示豁然大悟之意。

《圓覺經》則有「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花發明,照十方剎。」意思是說修行者以善心待人,不起惡念,終能成就佛道,自心的清淨能開眼目之明,觀照十方世界。


「心花發明」含有「豁然覺悟本性」的意思,後來被引用作「心花怒發」,如今多以「心花怒放」形容心情開朗快活,高興得像花朵盛開一樣。

祝福大家~愛~心花(蓮花)朵朵開喔~ Love ¸.•*✿*•.¸¸.•*✿¸ ¸.•*✿*•.¸¸.•*✿~!(ツ)~❉◠‿◠❉~

心靈環保經濟學

 
果光法師開示:對外用默照,清楚知道所有的事,不受影響,對內用觀音法門,觀照自己,念觀音,學觀音,做觀音。用安心禪,讓自己更安定。
 
安心,是心平氣和的淡定智慧。在煩惱中練習正念與轉念,以境遇為師,啟發自我修復、自我導航的正向潛能。
 
心靈環保經濟學 PSE Economics作者:釋果光~心五四的經濟生活~法鼓山所倡導的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主張—「心五四」運動,以現代人容易理解的方法,落實於經濟活動面,以開展「心」經濟生活,建構「心」經濟體制:

1. 以「四它」面對當代經濟情勢。
2. 以「四要」對治貪欲達到正念消費。
3. 以「四福」增長善欲達到正命生產。

4. 以「四安」促進「利和同均」的分配原則。
5. 以「四感」而獲得心靈財富。

此經濟生活主張,讓佛教徒乃至非佛教徒都容易接受及落實,從心及觀念的轉變而產生行為的調整,對生產、消費及分配行為,均能產生直接的影響,引導大家走上正命、利他,少欲、知足的菩薩道。

三寶為燈燭、舟航、雨澤


 
農禪寺梁皇寶懺、齋天法會、瑜伽焰口法會圓滿結束,近日災難不斷,我們無法幫忙救災,只能在法會上為他們祈福、回向。

回顧聖嚴師父曾經給我們的啟發心靈的指引 ,溫暖安定的力量,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受苦受難的都是菩薩的化身,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當做教材,向人們示現這世界由於人心的貪婪、無知,卻帶給人類無窮無盡的災難。


這些都是現身說法的菩薩們,因為菩薩能夠救苦救難,一定是要從受苦受難之中走過來,才知道如何幫助眾生出離苦難。所謂慈航普度,表示他是在苦難中救人的,是在苦海裡面度眾生的。既然是在苦海裡面,同樣地也要受苦受難的,而且可能還比其他的人受得更重、更多。




  
一些在大災難中失去了生命的人,他們都是最好的老師、最慈悲的老師、最有智慧的老師。他們忍受一切的痛楚,用他們的身體、他們的生命來做教材,讓社會大眾從中得到教訓,知道此後應該要往什麼方向思考,往什麼方向努力,或者應該要改進哪一些不好的行為或想法。


他們深知如果不用他們寶貴的身體或生命來當教材,是無法喚醒這個社會的良知良能。這不就是大菩薩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的精神嗎!
 



瑜伽焰口裡其中一段經文:所謂道,冥冥大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燄燄火宅中,三寶為雨澤。

法會中,憶念著師父,感恩聖嚴師父著作,佛法恩露霑育無數眾生,師父的法語就是燈燭、舟航、雨澤。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破解佛陀密碼


 
常寬法師開示,破解佛陀密碼

僧伽大學副院長的常寬法師,擔任此次梁皇寶懺壇期的主法法師,最後一天昇壇說法開示,與大眾分享聖嚴師父的墨寶十種心:

堅韌心,易渡難關。長遠心,可成大事。

慈悲心,化解怨敵。智慧心,驅除煩惱。
恭敬心,護持三寶。清淨心,弘法利生。
感恩心,體驗生活。 精進心,善用生命。
慚愧心,增長福德。 懺悔心,消滅罪障。

曾經擔任聖嚴師父侍者的常寬法師,分享與師父互動的小故事,幫助大家體會法語的意涵。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聖嚴師父法語,但許多人卻說:『敵人從來沒有慈悲。』面對這樣不安的情境,法師分享『慈悲心,化解怨離。』
 
生起慈悲心,第一個被幫助的不是別人,其實是自己。心先起慈悲心,再去處理事情。前陣子的捷運殺人事件,造成大眾不敢搭捷運。
 
法師教導大眾心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自然能夠心安平安。即使當時擔任聖嚴師父的駕駛,法師開車還是會默念觀音聖號。

真正的佛陀密碼是『三皈五戒就OK』,『恭敬心,護持三寶』的意義,大家六天來禮拜金光閃閃的大佛,有人說是OK佛,真正的佛陀密碼是『三皈五戒就OK』。
 
皈依佛、法、僧三寶,持戒精進;法從恭敬心求,才會染心;對於僧寶,不要崇拜個人,而要從依佛法修行團體著眼,自然不會陷入偶像崇拜的窠臼。

『以感恩來接受,用報恩來付出。』法師分享開導單親家庭子女的經驗,告誡大家不要把現在的自己放到過去的故事裡,父母生育之恩,我們要感恩接受;但父母對待我們不好的方式,不要常常陷入不好的記憶,要走出記憶。

精進不是用力,是一種持續力,而且身心需放鬆。一般人常把精進當成用力,一說要用功,就全身緊張,力氣用盡,不一會兒就洩氣了!所以一曝十寒,甚至急心求功,一無所獲,身體肌肉神經用力,心也汲汲營營,不斷贏求。怎麼與法師入壇指導的方法完全不一樣,隨時提醒自己提起方法來,『身體放鬆,全身放鬆,體驗全身放鬆的感覺。』

一顆酪梨教放下,慚愧懺悔拜起行,最後時間截止提醒,法師還有兩句法語還沒分享闡釋,這時大壇上的供果酪梨又正好落下一顆,驚心一聲碰地,若是一般人大概緊張得不知所措,然而法師處之泰然,幽默地說酪梨示法,要大家放下,輕輕地把酪梨撿起來,輕輕放好,信眾隨法師禮佛三拜。

 

相片:常寬法師開示,破解佛陀密碼

僧伽大學副院長的常寬法師,擔任此次梁皇寶懺壇期的主法法師,最後一天昇壇說法開示,與大眾分享聖嚴師父的墨寶十種心:

堅韌心,易渡難關。
長遠心,可成大事。
慈悲心,化解怨離。
智慧心,驅除煩惱。
恭敬心,護持三寶。
清淨心,弘法利生。
感恩心,體驗生活。
精進心,善用生命。
慚愧心,增長福德。
懺悔心,消滅罪障。

曾經擔任聖嚴師父侍者的常寬法師,分享與師父互動的小故事,幫助大家體會法語的意涵。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聖嚴師父法語,但許多人卻說:『敵人從來沒有慈悲。』面對這樣不安的情境,法師分享『慈悲心,化解怨離。』生起慈悲心,第一個被幫助的不是別人,其實是自己。心先起慈悲心,再去處理事情。前陣子的捷運殺人事件,造成大眾不敢搭捷運。法師教導大眾心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自然能夠心安平安。即使當時擔任聖嚴師父的駕駛,法師開車還是會默念觀音聖號。

真正的佛陀密碼是『三皈五戒就OK』
『恭敬心,護持三寶』的意義,大家六天來禮拜金光閃閃的大佛,有人說是OK佛,真正的佛陀密碼是『三皈五戒就OK』。皈依佛、法、僧三寶,持戒精進;法從恭敬心求,才會染心;對於僧寶,不要崇拜個人,而要從依佛法修行團體著眼,自然不會陷入偶像崇拜的窠臼。

『以感恩來接受,用報恩來付出。』法師分享開導單親家庭子女的經驗,告誡大家不要把現在的自己放到過去的故事裡,父母生育之恩,我們要感恩接受;但父母對待我們不好的方式,不要常常陷入不好的記憶,要走出記憶。

精進不是用力,是一種持續力,而且身心需放鬆。一般人常把精進當成用力,一說要用功,就全身緊張,力氣用盡,不一會兒就洩氣了!所以一曝十寒,甚至急心求功,一無所獲,身體肌肉神經用力,心也汲汲營營,不斷贏求。怎麼與法師入壇指導的方法完全不一樣,隨時提醒自己提起方法來,『身體放鬆,全身放鬆,體驗全身放鬆的感覺。』

一顆酪梨教放下,慚愧懺悔拜起行
最後時間截止提醒,法師還有兩句法語還沒分享闡釋,這時大壇上的供果酪梨又正好落下一顆,驚心一聲碰地,若是一般人大概緊張得不知所措,然而法師處之泰然,幽默地說酪梨示法,要大家放下,輕輕地把酪梨撿起來,輕輕放好,信眾隨法師禮佛三拜。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安定人心

 
聖嚴法師法語:自己發現起煩惱時,要感謝使您產生煩惱的人、事物,因為,他們是在幫助您修行。

如果人心有所寄託,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心都能安定下來 ,所以救人必先救心 。

實踐心靈環保的方法有三種:

(一)佛教的禪修念佛,能夠讓人心自然安定。

(二)時時生起慚愧心,反省與悔過,就像儒家所說「吾日三省吾身」。其實一天反省三次還是不夠的,應該要時時刻刻知道自己的心在做什麼。

(三)經常以感恩心,面對生活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全心奉獻服務,目的是為了報恩。

用這三種方法落實心靈環保,就可以隨時隨地安定自己的身心,成長自己的人格,也能為社會大眾,帶來安定的力量。

人間需要溫暖,社會需要關懷,人人若能自安己心,必然也能安定他人,所以大家必須攜手合作,共同建立一個安定的社會。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福少也可以種福



福少的人,雖然自己擁有的資源少,但也能種福,一句美言、一句關愛的話、一個同情的安慰,都是在種福。所以即使窮途末路、一無所有的時候,多說感恩的話,就是在種福田。

如果沒有機會表達時,看到別人做好事而心生歡喜,心裡沒有忌妒,這也算是種福田。
 
 
種福田不分有錢、沒錢、有勢、沒勢、有力量、沒力量,給人方便、給人無畏、給人安慰,這都是福田。


 許多人認為自己所擁有的,都是憑自己的資本、頭腦、雙手,以及人際關係所獲得的,所以自己的福報,不需要憑白給別人。


 他們認為有福報是因為自己的本領好,沒有本領的人活該;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可憐,福報很有限。


 有力量的人,應讓藉此來照顧人,照顧一個也好,照顧兩個也好,這些人都會感謝你。---摘自《 人生、福氣啦! 》

大家來拜《梁皇寶懺》

 
 
大家來拜《梁皇寶懺》~入慈悲門,拜《梁皇寶懺》,隨著儀文,一佛聖號,一禮拜,一遍又一遍地觀照內心,明白今日所受的果報,皆為無始以來所造的業,發願至誠懺悔後,並生起大悲心,代累劫的父母、六親眷屬等懺悔,願他們脫離苦趣,超生樂土,這才是實踐《慈悲道場懺法》慈悲救度的精神。

農曆七月,佛教稱為「教孝月」、「報恩月」,許多人會參加《梁皇寶懺》法會,來懺悔己過,報父母恩、眾生恩。俗稱《梁皇寶懺》的《慈悲道場懺法》,是所有懺儀之中卷帙最大的一部,因為內容豐富,懺期最長,拜懺者最多,素有「懺王」的美譽。

最慈悲、徹底的救度

在首卷儀文之前的〈慈悲道場懺法傳〉,記載了這部懺的由來,是南朝梁武帝為超薦皇后郗氏,懇請寶誌禪師等高僧制懺,從《涅槃經》、《法華經》、《楞伽經》、《華嚴經》等大乘經典中輯錄經文以及一千二百多尊佛菩薩聖號,編纂而成,是漢傳佛教中極為重要的一部懺法。

為什麼禮拜《梁皇寶懺》,能夠超度累劫眷屬與鬼道眾生?因為藉由誠心懺悔自己累劫以來所造的罪業,感恩人身難得,並生起大悲心,才能代為餓鬼道與畜生道眾生,乃至累劫父母、六道眷屬等曾犯下的過錯,進行懺悔與布施,使其親聞佛法,解脫生死輪迴,可說是最慈悲、最徹底的救度。

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譬喻:「拜懺就像先向人說『對不起』,對方接受我們的『心意』後,比較願意來聽經聞法,自然可解怨釋結、消災解厄。」

參加法會的信眾,不只是來拜牌位、出功德、吃齋飯,而是參加共修。在法會裡,悅眾法師是領眾者,全體信眾是共修者,每一個人都要全心投入於禮拜、唱誦的佛事之中。

常在各道場指導《梁皇寶懺》梵唄唱誦的廣慈法師也強調,一場莊嚴的法會,以音聲為佛事,要引導眾人生起宗教情懷,進入懺法之中,人人用心禮拜、用心唱誦,才能圓滿一場攝受的法會。



 

聖嚴法師在法會上開示,一再強調佛法的正知見,大眾在慢慢熏習之下,知道參加拜懺也是修行,不是大拜拜。」

因為,拜《梁皇寶懺》需要都攝六根:「眼」將懺文看得清楚;「耳」聞到梵音;「鼻」嗅香花;「舌」與口所念的是法;「身」禮拜;「意」發至誠,隨著懺文觀察其中的義理。同時邀請我們的累劫六道眷屬、怨親債主一起來聽聞佛法,出離煩惱,解脫生死,相信這是佛菩薩教我們證得無上菩提的殊勝法門。

《梁皇懺》,反射內心的鏡子
「《梁皇寶懺》的儀軌進行就像禪七一樣。」果醒法師認為,透過身體禮拜,是身業在精進;禮拜的同時,口中念著經文、佛號,是口業在精進;在念經拜佛時,我們對怨親債主產生慚愧心、懺悔心,這是意業在精進。

果醒法師表示,拜懺就是在實行佛所說的法,「拜」是禮拜諸佛聖號,「懺」是隨文入觀,止惡滅罪。《梁皇寶懺》從《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與《雜藏經》引用二十八個因果譬喻故事;透過因果譬喻故事,描繪出人們於日常中不易察覺的過錯,於懺文中一一點出。

《梁皇寶懺》與其他懺儀最大的不同,就像一面鏡子,禮拜者即能隨著故事一一觀照內心,並進而發露懺悔。唯有知錯才能改過,放下自我,進而體會到從『有我』到『無我』。

著有《梁皇寶懺隨聞錄》的天臺宗諦閑法師也曾講解:「以此懺而消災,災消吉至。以此懺而滅罪,罪滅福生。明燈妙藥,雙喻懺法。以燈有破暗之功,藥有救病之德;喻懺有消災之功,滅罪之德,極相似也。」比喻《梁皇寶懺》就像明燈與妙藥,讓人重見光明,有病得癒。

懺悔真有這麼大的效果嗎?已圓滿禮拜一○八部《梁皇寶懺》的法鼓山三學院監院果慨法師分享,懺悔讓他產生「心力」,人要承認自己犯錯,需要很大的勇氣,當他誠心向觀音菩薩懺悔,讓他有勇氣「面對」自己所犯的錯,生起慚愧心,並「接受」過錯,進而去「處理」,向相關的人表達歉意,然後完全「放下」,深刻體會到何謂「懺悔得安樂」。

果慨法師分享:「懺悔以後,我在睡前自問,縱使即刻往生也沒有遺憾。」因此,法師經常以古德所說的「誦經千萬遍,不如做一遍」、「聞經不如行經」,鼓勵大眾多多拜懺。

生活中延續懺悔精神
拜《梁皇寶懺》,讓我們了解人身難得,要洗滌無始以來的罪業,一定要明白因果,進而生起慚愧、懺悔,並長養慈悲,繼而發菩提心、精進心,將修行的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祝福眾生能「超」生樂土「度」脫苦趣。當法會結束後,也要延續法會修行的力量,積極地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覺察、懺悔,以智慧消除煩惱。

聖嚴法師曾在〈拜懺做什麼〉一文寫道:「懺悔,是教我們把自己的心放進佛法的水中去洗。拜懺的功用,即在於洗刷我們這顆染污著罪垢的心。」更積極的意義是,主動修行受報、自負責任,這樣的懺悔,才是真正落實修持慈悲法門。


今年就趁著報恩月,農禪寺8月2~8日,把握修行好因緣,一起來共修《梁皇寶懺》,邀請並祝福與我們有緣眾生,共同圓滿一場冥陽兩利的莊嚴佛事!

聖嚴法師法語&梁皇寶懺



農禪寺8月2~8日啟建梁皇寶懺,拜懺利人天,拜懺種福田。 拜懺增功德,拜懺利修行。

聖嚴師父說:拜懺,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梁皇寶懺又名慈悲道場懺法,就是修慈悲法門,我們拜懺就是度眾生,這是功德無量,修菩薩行,也是自利利他的慈悲行,所以叫做慈悲道場懺法。


師父書寫墨寶法語:這八幅法語掛在大巨蛋,梁皇寶懺壇場內勉勵大家。

1.人生若夢誰都會說,終生作夢怎麼不醒。
2.戲外看戲忘了戲,夢中作夢不知夢。
3.為為善惡在一念間,修修福慧於方寸中。


4.有大智慧有大願,無量福德無量壽。
5.非色非心亦非相,即空即有不即真。
6.無量光壽阿彌陀,兩足福慧諸如來。


7.千里明湖七寶蓮池,萬頃碧波八功德水。
8.千手千眼神力不思議,大慈大悲功德海無量。